近日,“北京湿地日”主题活动在昌平区白浮泉公园举行。记者了解到,截至目前,昌平区湿地面积达3453.82公顷,拥有十三陵水库与桃峪口水库两处市级湿地,为区域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净化保护作用。
昌平区作为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涵养区,全域范围内建立三级林长组织体系,为湿地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。近年来,昌平区立足“四区”建设城市功能定位,构建“一屏三楔七河多点”全域生态格局,统筹推进水环境和水生态治理。
在昌平区北小营西河(北大昌平新校区段),生态修复项目不仅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,更成为高校与地方协同推进生态治理的典范。在南口采石场生态修复项目中,项目团队引入“三维激光扫描技术”,精准获取坡体特征,针对高陡镜面岩体复绿这一世界难题,研发出组合治理方案并成功攻克。修复后,南口采石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,绿化用地达到约8.14万平方米,种植了13615棵树木。
新凤河流域综合治理则探索了全流域系统治理模式。项目以“防洪达标—消减污染—提升水质—修复生态”为治理路径,通过水安全、水环境、水资源、水生态“四水”统筹,实现新凤河全流域消除黑臭,水环境质量从治理前的劣Ⅴ类提升到了地表水Ⅳ类。更为重要的是,水生态系统恢复效果显著,生物多样性指数较治理前提升了5.7倍,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标相比治理前提升189%,达到健康水平。
展开剩余27%在系统治理理念指导下,昌平区国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,优良水体比例升至100%。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林长制推动下,昌平区域绿色空间布局持续优化,城乡环境品质显著提升。截至目前,昌平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.46%。
来源:北京日报
发布于:北京市我要配资-高杠杆配资-炒股杠杆10倍-炒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