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一段拍摄于泰山夜道的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,画面中两名视障人士携带着一只导盲犬艰难攀登,途中女主人对犬只的粗暴行为引发公众强烈愤慨。
泰山暴雨夜,7000 多级湿滑的石阶上,5 岁的拉布拉多芬迪抖着湿透的身子,每走一步都踉跄一下。它的主人王女士举着盲杖,不时用杖尖戳向它的侧腹,呵斥声混着雨声在山谷里回荡。这只本该在平坦路面引导主人避障的导盲犬,此刻却被迫在近乎垂直的十八盘上负重前行,肋骨在湿透的毛发下清晰可见。
而芬迪没有任何护具,在冰冷的雨水中连续攀爬数小时,连一口水都没喝上。
这段被路人拍下的视频发到网上后,网友们气炸了 —— 这哪里是带宠物出游,分明是把工作犬当登山工具虐待!
展开剩余80%从 "优秀学员" 到雨中弃犬
王女士在事后接受采访时辩解:"我背了 40 斤登山包,里面全是芬迪的用品,睡袋、水盆、毛巾一样不缺。" 但视频里的事实却狠狠打了她的脸:芬迪全程暴露在暴雨中,没有任何遮蔽,所谓的折叠水盆根本没拿出来过。更让人心疼的是,当芬迪出于本能挡在主人身前预警湿滑台阶时,换来的却是盲杖的敲打和厉声呵斥。
熟悉导盲犬的人都知道,拉布拉多虽然温顺,但髋关节特别脆弱,根本经不起这种高强度攀爬。大连导盲犬基地的档案显示,芬迪 2020 年毕业时是 "优秀学员",考核成绩全优,尤其擅长在复杂路况下保护主人。可现在的芬迪,不仅瘦得肚子瘪下去,连坐姿都透着不正常的僵硬,明显是关节疼痛的表现。
网友顺着线索扒开了王女士的社交账号,更糟心的真相浮出水面:芬迪长期被当作 "流量道具"。视频里,它脖子上总戴着个叮当作响的铃铛项圈,懂行的人一看就摇头 —— 狗狗听力是人类的四倍,长期听铃铛声相当于天天在耳边放鞭炮,这在导盲犬训练手册里是明令禁止的。有人提醒王女士,她却回怼:"戴铃铛才知道狗在哪,你们懂什么!"
更过分的是那些所谓的 "户外挑战":寒冬腊月带芬迪在海龙湖散步,美其名曰 "锻炼耐寒能力";大冷天逼狗跳进北戴河冰水里游泳,还说 "狗自带皮草不怕冷";爬完八达岭长城不过瘾,非要测试芬迪能不能登顶泰山,就为了拍视频证明 "视障人士也能征服高山"。可谁都看得出,视频里的芬迪早就没了工作犬的精气神,眼神涣散,尾巴都耷拉着。
20 万培养的 "千里挑一",却成了流量祭品
可能有人不知道,芬迪这样的导盲犬有多金贵。大连导盲犬基地的王靖宇教授说过,每只导盲犬要经过 1.5 年的严苛训练,淘汰率高达 45%,光投入成本就超过 20 万。祖宗三代都得查清楚有没有遗传病史,从幼犬开始就要训练不随地大小便、不偷吃、不乱叫,最残酷的是 "打不还手骂不还口" 的忍耐力训练 —— 这也是为什么芬迪被打的时候只会呜咽着继续工作。
全国 1732 万视障人士里,只有 400 只现役导盲犬,平均 4 万多人才能分到一只。上海的张先生申请导盲犬时,居委会居然要求全楼邻居 100% 同意,就因为有一户怕狗,他排队两年的申请差点黄了。多少视障人士每天盼着能有只导盲犬带他们安全出门,可芬迪这样来之不易的 "眼睛",却被用来爬泰山拍视频涨粉。
导盲犬不是登山工具,这是最基本的常识。广州导盲犬学校校长李苑甄说得很清楚:"导盲犬的核心功能是避险导航,不是陪主人挑战极限运动。" 专业训练里根本没有登山项目,因为剧烈运动对狗的关节损伤是不可逆的。就像让短跑运动员去跑马拉松,纯属毁人(狗)前程。
网友们的愤怒不是没道理:"我们尊重视障人士出行的权利,但没必要拿狗的健康当垫脚石!" 有护工提议可以陪王女士登山,她却拒绝了,非要证明自己能和健全人一样。可大家更想问:为了证明自己,就要牺牲芬迪的健康吗?那些拍视频时说的 "芬迪是我的家人",在暴雨里逼狗前行的时候怎么就忘了?
更讽刺的是王女士的双重标准:平时把芬迪关在按摩店角落,只有拍视频时才想起带它 "见世面";网友质疑她虐待,她就说 "你们歧视视障人士";可基地工作人员上门指导科学喂养时,她又嫌 "专家太啰嗦",根本不听建议。这种把导盲犬当工具又不肯负责的态度,实在让人齿冷。
9 月 18 日,大连导盲犬基地终于发声:立即终止王女士对芬迪的使用权,派专车接回狗狗。
这个决定让无数网友松了口气,但大家更关心芬迪的现状:它的髋关节有没有积水?听力损伤可逆吗?长期的精神压力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?
网友们都在呼吁给芬迪做全面体检,然后安排退役到爱心家庭安度晚年,别再工作了。
导盲犬一生默默奉献,牺牲自由换来人类的安全与便利。若不能真心相待,请勿以需要之名施加苦难。愿芬迪早日摆脱重负,重拾尾巴摇动的纯粹快乐。
发布于:江苏省我要配资-高杠杆配资-炒股杠杆10倍-炒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